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标识
观点 |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出现新局面
2021-12-02 09:32:55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在2021年11月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自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加快构建起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论述对于新阶段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就要从农产品流通的全链条入手,解决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利于实现问题农产品及时召回、质量安全事件及时追责,进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产品追溯管理制度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是保障食品安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度。

落实新发展理念,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得作为食品主力军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链条信息可追溯,可有效破解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起各环节的质量信息互通机制和质量安全责任潜在惩罚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目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来保障食品安全,契合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有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也是农产品信息渠道搭建的过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以提供农产品从生产端、供应端到消费端的诸多重要信息,从而促进农产品产销的顺畅对接,有助于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流通,进而对推动城乡互动和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有助于农产品品牌的培育与保护,从而成为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信息在追溯体系内的无障碍流通,可以实现与国内外农产品流通系统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产品的精准保供,有助于对重点地区与风险地区的人流、物流等信息的实时监控,有助于通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进而对社会治理产生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推进乡村振兴和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信心、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提供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是在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农业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实施产业链与供应链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

当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申请注册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已达29万多家,全国累计实施追溯管理的主体规模达到50万多家。地方反映,产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基本上都已纳入到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实际推广应用效果不足,还没有被市场所广泛接受;产地农产品追溯信息还不能大规模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全程追溯应用场景还不多;追溯产品的市场价值还不能得到体现,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识还不够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

从根源上来看,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部门合作机制还没有形成。目前我国农产品追溯还停留在各部门分段管理,部门之间合作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使得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还不能顺利进入农产品批发、流通和终端消费等领域,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认识度、接受度低,可追溯农产品的市场价值还不能得到体现,影响了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的实际作用的发挥,导致市场参与主体对追溯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实际推广应用。

二是地方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大多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认知中,对农产品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定位不清晰,忽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忽略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作为食品主体构成的事实。事实上,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了各类食品总量的7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食品安全问题“绕不过去的坎”。食品安全问题不应局限于加工食品安全、餐饮食品安全等范围内,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商务部门的职权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尤其是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的建设,能够实现对农产品从产地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从而使75%以上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保障,也对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正向影响。

在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地方实践中,不乏成功的案例。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搭建农产品溯源系统,打造了农业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了政府公信力,让消费者吃的放心,实现企业、政府和消费者三赢的局面。江苏省宿迁市政府协调多个部门,利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媒介作用,将农产品可追溯平台与学校阳光采购平台有效衔接,推动本地放心农产品校园直供,让校园食堂和学生家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放心,实现了以食品安全为核心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多方社会共治。经济水平相对发达的深圳市和经济水平中等的宿迁市均能成功全面推行农产品追溯系统,共同的原因都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践行以人民为本的宗旨意识,采纳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加强领导、协调和绩效考核,使得农产品追溯工作得到全面推行。

因此,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主要建设任务需要调整,即在继续推进产地环节追溯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形成部门合作、产销衔接、准入准出与追溯信息共享的协作机制,要用更大的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建设,推动产地农产品追溯信息全面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同时要下大力气实现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消费终端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彻底改变传统“来路不明、披头散发”的农产品流通格局,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应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认识。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需要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认识,深刻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重要意义。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提升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高度来思考,推动和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使其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推进乡村振兴和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重点地区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先行先试。根据我国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要率先成为发展的高地。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三大区域都具备先行先试的能力、条件和需求。推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农产品追溯长效激励机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品质生活消费的强烈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三)相关部门应合力合作,共同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只靠单一部门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所涉及到的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明确分工,建立部门间沟通与协调机制,合力合作,相互联动,上下贯通,共同推进。

(四)企业与行业协会要发挥主体作用。《意见》中明确强调了企业和协会的作用。从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发展情况来看,企业与协会是重要的参与主体。生产经营企业明确责任、加强产品追溯管理以及企业间追溯信息互通等都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能力、推动会员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乃至建设追溯信息平台。企业与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才能构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共治体系。

(五)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公益性宣传。消费者的关注和参与能够倒逼企业守法经营。当消费者认可和购买可追溯的农产品后,可追溯的农产品才可以实现优质优价。地方政府、企业和协会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公益性宣传、教育与引导,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认知度,培养消费者购买可追溯农产品的习惯,促进消费者形成对可追溯农产品价值的认同,进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良好发展环境。